婴儿睡觉打呼噜怎么回事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婴儿睡觉打呼噜

婴儿鼻腔相对狭窄,鼻道较短,鼻黏膜柔嫩且血管丰富,易因轻微刺激出现充血肿胀,从而引起鼻塞导致打呼噜,此情况多见于3个月至2岁的婴儿,通常不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无呼吸暂停、面色改变等。

二、腺样体肥大引发婴儿睡觉打呼噜

腺样体是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儿童期会生理性增生,若因炎症等刺激出现病理性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造成鼻塞、打呼噜,该情况多发生于4-6岁儿童,但婴儿期也可能因炎症等因素出现暂时性腺样体肥大。

三、扁桃体肥大导致婴儿睡觉打呼噜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等,若反复受到呼吸道感染等刺激,可出现肥大,阻塞气道引发打呼噜,常见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儿童。

四、呼吸道感染引起婴儿睡觉打呼噜

当婴儿发生感冒、鼻炎等呼吸道感染时,炎症会致使鼻腔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进而造成气道狭窄,出现睡觉打呼噜的现象。

五、睡姿不当造成婴儿睡觉打呼噜

婴儿仰卧时,舌根可能后坠阻塞气道,从而引发打呼噜,调整为侧卧位等合适睡姿后,打呼噜情况可能有所改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出现睡觉打呼噜情况时,需密切观察是否伴随呼吸暂停、口唇发紫、白天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保持婴儿鼻腔清洁,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通气,避免自行给低龄婴儿使用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充分考虑婴儿年龄特点及生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