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定义及正常范围
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参考值因检测单位不同有所差异。若以血清LDL-C计,合适水平通常<2.6mmol/L(100mg/dL),边缘升高范围在2.6~3.37mmol/L(100~129mg/dL),当≥3.37mmol/L(130mg/dL)时判定为升高,文中提及的378若为mg/dL单位,换算后约为9.77mmol/L,明显超出正常升高范围。
二、病因分析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LDL代谢异常,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基因缺陷引起LDL受体功能缺陷或合成障碍,使得LDL清除减少,进而导致血液中LDL-C水平显著升高。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长期摄入高脂饮食,如过多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其中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LDL,从而使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2.运动方面:缺乏体力活动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脂质分解代谢减少,导致LDL在体内堆积。3.体重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等会干扰LDL的正常代谢过程,易引发LDL-C偏高。
(三)疾病因素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导致LDL分解代谢减慢,进而使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等问题,易出现脂代谢紊乱,使得LDL-C合成增加或清除减少,从而导致LDL-C偏高。
三、年龄性别影响
一般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LDL代谢功能逐渐下降,LDL-C水平有升高趋势。在性别方面,男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LDL-C水平相对女性较低;而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LDL-C升高的风险增加。
四、特殊人群提示
(一)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
若家族中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病史,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以便早期发现LDL-C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因为此类人群遗传因素导致LDL-C偏高的风险更高。
(二)儿童人群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需从儿童期开始关注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饮食(如减少油炸食品、高糖饮料摄入),鼓励适当运动,以降低儿童期LDL-C偏高的风险,防止对生长发育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三)孕妇人群
孕妇出现LDL-C偏高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结构(如多吃蔬菜、粗粮等),避免盲目节食影响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因为孕期脂质代谢变化可能受LDL-C偏高影响。
(四)基础疾病患者
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规范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以恢复甲状腺激素正常分泌,控制糖尿病病情稳定,因为原发病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LDL-C偏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