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穿刺活检的危害

一、出血风险

癌症穿刺活检可能引发出血情况。在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局部出血。对于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如患有血友病的人群,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血友病患者体内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穿刺后凝血机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出血可能难以自行止住,且出血时间可能较长。而对于一般人群,若本身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穿刺后也可能因血压波动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增多。

二、感染风险

1.局部感染:穿刺部位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就容易引发局部感染。例如,在皮肤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穿刺,皮肤表面的细菌可能会进入穿刺部位,引起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反应。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穿刺后发生局部感染的风险较常人更高。

2.全身感染:严重情况下,感染可能扩散引起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这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发生,比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癌症患者,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对感染的抵御能力下降,一旦穿刺部位感染扩散,就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三、肿瘤种植转移风险

虽然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存在一定可能性。穿刺针道可能会将肿瘤细胞带到其他部位,导致肿瘤在针道沿途或其他组织器官种植转移。对于一些肿瘤细胞活跃、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类型,这种风险相对更受关注。例如,某些肉瘤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时,就存在一定的肿瘤种植转移风险,但目前随着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这种风险已大大降低,规范的穿刺操作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四、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穿刺活检本身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因对穿刺结果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可能对疾病的预后更为敏感,穿刺后的心理负担可能会更重。而对于儿童患者,穿刺活检会让家长和孩子都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给予充分的心理安抚和沟通,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五、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患者:儿童进行癌症穿刺活检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穿刺的耐受性和应激反应与成人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穿刺操作的精准性,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要加强术后的护理观察,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虽然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出血、感染等情况,并且要给予心理上的安抚,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情绪。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穿刺活检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穿刺操作。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相对较慢,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处理也需要更加谨慎,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