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方面
肺内ALI/ARDS:主要由肺部自身的直接损伤引起,如肺炎(细菌、病毒等感染导致肺部炎症)、误吸(误将胃内容物等吸入肺内,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肺挫伤(胸部外伤导致肺组织损伤)等。例如,肺炎时病原体在肺内繁殖,引发炎症cascade,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进而出现ALI/ARDS。不同年龄人群肺内ALI/ARDS的病因有一定差异,儿童肺内ALI/ARDS常见病因可能有病毒性肺炎等,而老年人可能更多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
肺外ALI/ARDS:是由于肺外的各种疾病间接引起肺部损伤,如严重感染(脓毒症是常见原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肺部)、严重创伤(如多发性骨折、大面积烧伤等,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及释放的炎症介质可累及肺部)、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休克状态下肺部灌注不足及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肺损伤)等。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肺外因素导致的ALI/ARDS可能与妊娠相关的并发症有关,如羊水栓塞等,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及肺的病理改变。
病理生理方面
肺内ALI/ARDS:病理改变主要集中在肺部,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是关键环节,肺泡上皮和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肺水肿、肺泡塌陷等。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从病理生理机制看,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等)聚集在肺内,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进一步加重肺内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不同年龄阶段,肺内ALI/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有差异,儿童的肺部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对损伤的修复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可能在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肺组织的顺应性变化等方面有其特点。
肺外ALI/ARDS:虽然肺外因素是初始病因,但最终导致肺部的炎症反应和损伤。其病理过程也是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不过启动因素是来自肺外的炎症信号传递到肺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肺外ALI/ARDS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SIRS引发的炎症介质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的炎症改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肺外因素导致的ALI/ARDS,其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会因为糖尿病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等改变而有所不同,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若因感染导致肺外ALI/ARDS,其炎症反应可能更难控制。
临床表现方面
肺内ALI/ARDS:呼吸急促是早期常见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发绀等缺氧表现。肺部听诊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闻及湿啰音等。不同年龄儿童肺内ALI/ARDS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婴儿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等,而成人相对更易出现典型的呼吸困难表现。
肺外ALI/ARDS:除了有原发病的表现外,也会出现呼吸方面的症状,如呼吸急促等,但原发病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例如脓毒症导致的肺外ALI/ARDS,患者会有脓毒症相关表现,如发热、寒战、血压下降等,同时伴有呼吸功能障碍。对于老年人,肺外ALI/ARDS的临床表现可能被原发病掩盖,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病情进展可能较为隐匿。
诊断方面
肺内ALI/ARDS: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如胸部X线或CT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以及血气分析(低氧血症等)。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肺部疾病。在儿童肺内ALI/ARDS的诊断中,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等综合判断,例如儿童的呼吸频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诊断时要考虑年龄相关的正常指标。
肺外ALI/ARDS:诊断时除了参考肺内ALI/ARDS的诊断标准外,还需要明确存在肺外的基础病因。例如有脓毒症病史的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要考虑肺外ALI/ARDS可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有肺外因素导致的ALI/ARDS,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近期的创伤、感染等肺外诱因。
治疗方面
肺内ALI/ARDS:治疗主要针对肺部的损伤进行,包括机械通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量等)、控制肺部感染(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等)等。在机械通气的选择上,要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肺部特点,儿童的气道管理和通气参数设置与成人不同,需更谨慎调整参数以避免肺部进一步损伤。
肺外ALI/ARDS:治疗首先要处理原发病,如控制脓毒症(合理使用抗生素、液体复苏等治疗脓毒症)、纠正休克等。同时也需要针对肺部的损伤进行支持治疗,如机械通气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对于有肝病的患者发生肺外ALI/ARDS,在药物选择等方面要考虑肝脏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