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骨疼是怎么回事

一、生理结构相关原因

盆骨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接而成,其疼痛可能与生理结构的正常功能或异常变化有关。女性骨盆在妊娠、分娩等生理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骨盆韧带松弛等,可能导致产后盆骨疼;而男性若因外伤等导致髋骨骨折等结构损伤也会引起盆骨疼。

二、外伤因素

1.急性外伤:

-交通事故:车辆撞击等外力作用下,盆骨部位可能遭受直接撞击,导致骨盆骨折等情况,从而引发剧烈的盆骨疼,这种情况在有车祸史等人群中较为常见。

-高处坠落:从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腰部着地,强大的冲击力可使盆骨结构受损,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尤其对于儿童,因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更易在坠落等外伤下出现盆骨相关损伤。

2.慢性劳损:

-长期不良姿势:长时间坐姿不正确,如跷二郎腿、弯腰驼背等,会使盆骨周围肌肉、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慢性劳损,引发盆骨疼,这种情况在长期伏案工作者、司机等人群中较为普遍。

-过度运动:运动员或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若运动姿势不当或运动强度过大,可能导致盆骨周围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进而引起盆骨疼,例如长跑运动员可能因过度奔跑导致盆骨相关肌肉劳损。

三、疾病因素

1.妇科疾病:

-盆腔炎: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时,如盆腔炎,炎症刺激可波及盆骨区域,引起盆骨疼,同时还可能伴有下腹部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常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多次流产史等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若异位到盆骨区域,在月经周期时会出现周期性的盆骨疼,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女性还可能伴有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2.骨科疾病:

-关节炎:如骨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盆骨部位的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磨损,可引起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累及盆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多见于女性,且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疾病,当病变影响到支配盆骨区域的神经时,可引起盆骨放射性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腰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出现从腰部向盆骨、下肢放射的疼痛。

3.泌尿系统疾病: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内形成结石时,结石移动可引起输尿管痉挛,导致剧烈的盆骨区域疼痛,疼痛多为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常见于饮水少、长期高钙饮食等人群。

-膀胱炎:膀胱发生炎症时,也可能引起盆骨区域的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膀胱炎,尤其在性生活后、月经期等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

四、特殊人群情况

1.孕妇:

-在妊娠中晚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孕妇的盆骨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骨盆韧带进一步松弛,可能出现生理性的盆骨疼,一般在分娩后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疼痛过于剧烈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阴道出血等,需及时就医,排除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

2.儿童:

-儿童盆骨疼可能与生长发育有关,如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先天性疾病,可导致儿童盆骨不对称、行走异常等,引起疼痛;另外,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等也可能累及盆骨,导致儿童盆骨疼,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局部红肿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