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痔出血

一、内痔的解剖基础导致易出血

内痔是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的痔,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其表面覆盖的直肠黏膜相对薄弱,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容易发生破损出血。

二、诱发内痔出血的常见因素

(一)排便相关因素

干结的粪便在通过直肠时,会直接摩擦内痔的黏膜,致使黏膜下曲张的血管破裂出血。例如长期便秘人群,粪便干结坚硬,排便时对内痔黏膜的机械性损伤概率显著增加,出血多表现为排便过程中或排便后出现鲜红色便血,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

(二)腹压增高因素

长期久坐、久站、妊娠等情况可使腹压升高,进而导致内痔静脉丛压力增大,血管容易破裂出血。以孕妇为例,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影响痔静脉回流,使得内痔静脉丛淤血、扩张,增加了出血风险;久坐人群因长时间保持坐姿,会使肛周血液循环不畅,痔静脉丛淤血,也易诱发出血。

(三)生活习惯因素

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大量饮酒等,会刺激直肠肛门部位的黏膜,引起局部充血,从而增加内痔出血的可能性。此外,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肠道蠕动,易引发便秘,而便秘又进一步加重内痔出血的风险,因为便秘时需用力排便,会进一步升高腹压,加重对内痔黏膜的损伤。

三、不同人群内痔出血的特点及影响

(一)年龄因素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内痔,但青壮年因生活方式相对不规律,如久坐、饮食不节等,发病及出血概率可能相对较高;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退,更易出现便秘,也增加了内痔出血的发生几率。

(二)性别因素

内痔出血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男性和女性均可罹患,且出血表现相似,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阶段,因腹压变化等因素,内痔出血风险可能相对突出。

(三)病史因素

有肛周疾病史(如肛周感染等)或肠道疾病史(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的人群,其肠道及肛周局部环境相对异常,内痔发生及出血的可能性较无相关病史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