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筛查手段
(一)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是结肠癌初筛的常用方法,可检测消化道少量出血。若结果呈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但该试验特异性有限,炎症、息肉等也可能导致假阳性。
(二)结肠镜筛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一般建议45岁以上人群常规进行结肠镜筛查,有结肠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可提前至40岁或更早开始筛查。
二、诊断性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包括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肝转移等远处转移情况。
2.MRI检查:对盆腔等部位的病变评估较CT更具优势,有助于精准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3.PET-CT检查:对于评估肿瘤的全身转移情况有一定价值,尤其适用于怀疑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但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常规初筛检查。
(二)内镜检查及活检
除结肠镜外,对于直肠病变还可选择直肠镜检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病变并取活检,明确病理类型,这是确诊结肠癌的关键依据。
(三)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对结肠癌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但可用于术后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及复发转移的辅助判断。例如,术后CEA持续升高需警惕肿瘤复发,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进行结肠镜检查时需评估心肺功能等耐受情况,检查前需充分做好肠道准备。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结肠镜的老年人,可考虑先进行粪便隐血试验等初筛,再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二)儿童
儿童结肠癌相对罕见,但如有腹痛、便血、腹部包块等可疑症状时,也需规范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等,检查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三)有家族史人群
有结肠癌家族史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更早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筛查频率可能较普通人群更高,具体可遵循专业医生根据家族遗传特点制定的个体化筛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