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已知的相关因素有:
1.药物及化学物质:再障的发病可能与药物及化学物质有关,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癫痫药、抗甲状腺药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免疫机制或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等途径导致再障。
2.电离辐射:长期或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可能导致再障。
3.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病毒感染可能与再障的发生有关。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免疫机制损伤造血干细胞或抑制其增殖。
4.免疫因素:再障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自身抗体可能攻击造血干细胞或抑制其功能。
5.遗传因素:再障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疾病可能增加再障的发病风险。
6.其他因素:某些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可能发展为再障。此外,年龄、吸烟、慢性疾病等也可能对再障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再障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有再障发病风险的人群,应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再障的药物和化学物质,注意防护电离辐射,避免感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出血或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