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在中医中被称为“口僻”或“口眼歪斜”,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下是面瘫的中医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
症状:病变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等。常伴有同侧肢体瘫痪,如上肢瘫痪、下肢瘫痪等。
病因:由于脑部病变引起,如脑梗死、脑出血、脑部肿瘤等。
病机: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或肿瘤压迫,导致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从而出现面部肌肉瘫痪。
2.周围性面瘫:
症状: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病因:由于面神经炎、亨特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等原因引起。
病机: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可能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也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3.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瘫:
症状:除了面部肌肉瘫痪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耳聋、耳鸣、眩晕等。
病因:如中耳炎、迷路炎、听神经瘤等耳部疾病,以及脑部肿瘤、脑部外伤等。
病机:由于耳部或脑部疾病导致面神经受损,从而出现面部肌肉瘫痪。
在中医治疗方面,面瘫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中药治疗面瘫常用的方剂有大秦艽汤、牵正散等;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穴位有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按摩治疗面瘫常用的方法有按揉法、推法、擦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面瘫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