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痔疮
成因:痔疮是引起男人便血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当排便时受到粪便摩擦等刺激,容易导致痔疮表面的黏膜破损出血,便血颜色多为鲜红色,有时排便后可见滴血或粪便表面附有鲜血。
相关因素:男性若长期久坐、久站,或有不良排便习惯(如排便时间过长、便秘等),会增加患痔疮的风险;此外,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也可能诱发痔疮出血。
二、肛裂
成因:肛裂也会导致男人便血,通常是由于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使肛管皮肤裂伤,便血特点为排便时疼痛,随后出现少量鲜红色便血。
相关因素:男性若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容易引起便秘,进而增加肛裂发生的可能性;长期饮酒、喜食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促使肛裂形成并出现便血症状。
三、肠道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出现间断性便血,常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便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或黏液脓血便。
相关因素:男性长期精神压力大、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诱发溃疡性结肠炎,从而导致便血。另外,肠道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
克罗恩病:同样属于肠道炎症性疾病,也会出现便血情况,多为间歇性发作,粪便中可混有黏液、脓血等,还常伴有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表现。
相关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吸烟等)可能与克罗恩病的发生有关,进而导致便血症状出现。
四、肠道肿瘤
结肠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与粪便混合,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相关因素:男性年龄增长(一般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有肠道腺瘤等癌前病变、家族中有结肠癌病史等,均会增加患结肠癌并出现便血的风险。
直肠癌: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症状之一,早期便血量较少,多附着在粪便表面,随着病情进展,便血颜色可变为暗红色,还可伴有便意频繁、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等症状。
相关因素:男性若有直肠慢性炎症、直肠息肉等病史,或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等,都可能增加患直肠癌的几率,导致便血发生。
五、其他原因
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也可能引起男人便血。例如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可出现黏液脓血便;血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也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血,出现便血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也可能出现便血情况,这种便血往往还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等。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便血,比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能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导致便血,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当男性出现便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结肠镜检查、粪便常规及潜血试验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过量饮酒等)、适度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等,以降低便血等肛肠疾病的发生风险。如果是特殊人群,如老年男性,本身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更应重视便血情况,及时就诊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