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

一、发病机制

1.代谢紊乱相关机制

-高血糖状态下,多元醇途径激活,山梨醇和果糖在细胞内蓄积,导致细胞功能异常。例如,肾脏细胞内山梨醇增多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调节等功能。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增多,AGEs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可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合成。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持续存在使得葡萄糖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断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生成大量AGEs,这些物质在肾脏组织中积聚,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过程。

2.血流动力学改变

-糖尿病患者早期往往存在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高滤过状态。这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影响了肾脏的血流动力学调节。高滤过会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逐渐受损。例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高压会促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更容易漏出。

二、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

-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轻度增高,呈间歇性,运动后可增加,休息后恢复正常。此时通过尿白蛋白检测等方法可以发现异常,这一阶段如果能及时干预,病情有可能得到控制。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逐渐出现糖尿病肾病相关的早期改变,需要密切关注其尿蛋白等情况。

2.进展期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高,发展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超过300mg,或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异常。同时可出现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这是因为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升高。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肾功能减退时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功能减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则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衰退,在出现肾功能减退时更容易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不适。

三、诊断方法

1.尿白蛋白检测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留取24小时尿液或者定时尿液收集的方法来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情况下,UAER小于20μg/min。当UAER在20-200μg/min之间时为微量白蛋白尿期,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当UAER大于200μg/min时为大量白蛋白尿期,提示病情已进展到较明显的阶段。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应按照相应的检测规范进行尿白蛋白检测,儿童患者由于留尿可能相对困难,需要医护人员采取合适的留尿方法来准确检测。

2.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测定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之一。血肌酐水平会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而升高。此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通过公式计算eGFR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存在糖尿病肾病风险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肌酐和eGFR,以便及时发现肾功能的变化。

四、治疗与预防

1.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胰岛素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降糖方式,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要保证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时要兼顾低血糖的风险和整体健康状况,避免因过度严格控制血糖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血压控制

-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所以需要积极控制血压。一般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低于130/80mmHg。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具有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但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比如ACEI可能会引起干咳等不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药物。

3.饮食管理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上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等。根据肾功能的不同阶段,蛋白质的摄入量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肾功能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当出现肾功能减退时,蛋白质摄入量需要进一步限制。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避免加重水肿和血压升高。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饮食管理上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在限制蛋白质摄入时要选择合适的优质蛋白来源;老年患者则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等特点,同时遵循糖尿病肾病的饮食原则来控制病情。

总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综合的治疗措施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不同个体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都需要得到个体化的关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