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度滥用为人营养补充
人体具备自身合成白蛋白的机制,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可通过肝脏等器官合成白蛋白以维持体内白蛋白水平稳定。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不存在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输入人血白蛋白并不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例如相关对照研究显示,非低蛋白血症患者在输入人血白蛋白后,并未出现预期的体重增加、机体蛋白合成改善等营养改善相关指标的显著变化,因此人血白蛋白不应被当作普通营养补充剂随意使用。
二、认为可快速纠正所有水肿
人血白蛋白纠正水肿具有特定条件限制。仅当患者因低蛋白血症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引发水肿时,使用人血白蛋白才可能发挥一定的纠正水肿作用。而对于其他原因所致水肿,如因钠水潴留、局部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水肿,使用人血白蛋白不仅无法达到纠正水肿的效果,还可能因增加血容量而加重循环负荷。例如心功能不全患者,本身存在心脏泵血功能受限,输入人血白蛋白后血容量增加,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三、特殊人群使用未充分评估
(一)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通常减退,其对白蛋白的代谢清除能力下降。使用人血白蛋白时,易导致体内白蛋白蓄积,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如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等。因此对于老年人使用人血白蛋白,需严格评估其肝肾功能状态,谨慎权衡使用的必要性与风险。
(二)儿童
依据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低龄儿童自身的白蛋白代谢和调节机制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无指征随意使用人血白蛋白可能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应严格遵循临床指征,只有在明确儿童存在因低蛋白血症等特定病因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时,才可谨慎考虑使用人血白蛋白,且需密切监测儿童机体反应。
四、未考虑基础疾病状态对使用的影响
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需格外谨慎。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已受损,输入人血白蛋白会使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前负荷,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使用人血白蛋白前,必须综合评估患者基础疾病状态,充分考量使用该药物对基础疾病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