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症状主要有:
1.高血压: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蛋白尿:孕妇随机尿蛋白≥30mg或尿蛋白/肌酐≥0.3mg,或孕晚期首次出现尿蛋白阳性。
3.水肿:孕妇体重异常增加,每周增加≥0.9kg,或出现踝部及小腿水肿,休息后不消退。
4.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孕期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的表现。
5.上腹部不适:孕妇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6.其他:少数孕妇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如果在妊娠期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测量血压、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来明确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如果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应积极治疗,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等。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
此外,孕妇在妊娠期应注意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压、体重、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同时,还应注意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