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的介绍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其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导致孕妇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因此,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1.症状: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在妊娠期出现血压升高,但尿蛋白为阴性。

子痫前期:在妊娠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出现蛋白尿,并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发作,且抽搐前可有头痛、视物模糊、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20周前血压不高,至妊娠20周后血压开始升高,或妊娠前已确诊高血压并在孕期仍需用降压药。

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诊断:

测量血压:孕妇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在孕期。

检查尿蛋白:蛋白尿是子痫前期的重要表现之一,孕妇应定期检查尿蛋白。

其他检查:医生还可能会建议孕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了解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

3.治疗:

休息:孕妇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饮食:应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过咸、过油腻的食物。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血压。

定期产检: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4.预防:

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高血压。

合理饮食: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盐分和脂肪。

适量运动:孕妇应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孕妇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较大危害。孕妇应重视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高血压,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