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小便多是什么原因

一、生理性原因

(一)血容量增加

怀孕后,母体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等需求,血容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在妊娠6-8周开始增加,到妊娠32-34周时达到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45%。血容量增加会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多,从而导致尿量增加。例如,正常非孕期女性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而孕期可升高至150ml/min左右,这就使得小便次数增多。

(二)子宫增大压迫膀胱

随着孕周的增加,增大的子宫会逐渐压迫盆腔内的膀胱。在妊娠早期,增大的子宫尚在盆腔内时,就可能开始压迫膀胱,使膀胱容量减少,从而引起尿频,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可能不多。一般在妊娠12周左右,子宫超出盆腔后,对膀胱的压迫有所缓解,尿频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到妊娠晚期,胎儿先露部入盆,又会再次压迫膀胱,尿频症状再次加重。

二、病理性原因

(一)妊娠期糖尿病

1.发病机制:怀孕后由于胎盘分泌的激素等因素影响,母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如果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就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后,会出现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进而表现为小便多。同时,还可能伴有口渴、多饮等症状。例如,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也会有一定变化,且尿糖排出增加,引起尿量增加。

2.筛查与诊断:一般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来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若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二)泌尿系统感染

1.发病机制:孕期女性由于输尿管蠕动减弱,尿液引流不畅,且子宫压迫输尿管等因素,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在泌尿系统繁殖,会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敏感性增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表现为小便多。例如,孕期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较非孕期明显升高,主要是因为女性尿道短、直,容易被细菌感染。

2.临床表现与检查:除了小便多外,还可能有尿急、尿痛,甚至发热等表现。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细菌等增多,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肾脏疾病

1.发病机制:孕期肾脏本身可能会发生一些生理性改变,但如果本身有基础肾脏疾病或者出现妊娠期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也会导致小便多。例如,妊娠合并肾炎等情况,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尿量异常。

2.相关表现与检查: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等表现,需要通过肾功能检查、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等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要更加密切监测血糖、尿常规等指标,加强对膀胱、肾脏等泌尿系统相关情况的关注,一旦出现小便多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高龄孕妇出现病理性原因导致小便多的可能性相对更大,且病情可能进展相对较快。

(二)有基础疾病孕妇

如有既往肾脏疾病史等基础疾病的孕妇,怀孕后要加强对肾脏功能等的监测。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在孕期加重,从而导致小便多等症状变化。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肾功能、尿常规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三)生活方式方面

孕期要注意适量饮水,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尿频症状。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合理的休息和适度的活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泌尿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