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活动期骨骼表现

头部骨骼改变

6月龄以内婴儿:多见颅骨软化,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后部,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

6月龄以上婴儿:表现为方颅,即额骨、顶骨双侧向双侧突出,呈方盒样头型。

胸部骨骼改变

1岁左右小儿:出现胸廓畸形,如肋骨串珠,表现为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似串珠状;肋膈沟(赫氏沟),是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同时腹部肌肉发育不良致腹部膨出,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鸡胸或漏斗胸,鸡胸是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的胸脯,漏斗胸则是胸骨中下部向内凹陷,形似漏斗。

四肢骨骼改变

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骨骺处膨大,形成佝偻病性手镯或脚镯。

1岁左右小儿:可出现下肢畸形,如“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学走路后,因体重影响,逐渐形成下肢弯曲。

脊柱及骨盆改变

会坐或站立后:小儿会出现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重症患儿骨盆前后径变短,形成扁平骨盆,影响日后分娩。

佝偻病活动期骨骼表现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小儿由于骨骼发育特点不同,出现的骨骼改变也有差异。对于婴幼儿,应注重早期维生素D的补充,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及减轻骨骼改变的程度;对于已出现骨骼改变的患儿,需密切监测,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特别注意维生素D的合理摄入,避免因缺乏导致骨骼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