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检查怎么做

一、检查前准备

1.1术前评估:详尽询问患者病史,涵盖既往关节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开展体格检查以评估关节病变状况,同时完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来明确关节病变细节。老年患者需关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控制情形;儿童患者要特别评估生长发育及麻醉耐受状况。

1.2患者准备:依据麻醉方式确定术前禁食禁水要求,做好皮肤准备,清洁拟操作部位皮肤,向患者讲解检查大致流程、可能风险及获益,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麻醉方式选择

2.1局部麻醉:适用于病变较局限、操作时间较短的简单关节镜检查,通过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操作部位痛觉消失。

2.2全身麻醉:儿童患者、对疼痛耐受差或操作复杂时间长时,采用全身麻醉,保障患者处于无痛、肌肉松弛状态进行检查。

三、操作步骤

3.1体位摆放:依检查关节不同采取相应体位,如膝关节镜检查常取仰卧位,髋关节镜检查取侧卧位等,保证关节处于便于操作位置。

3.2切口建立:在关节周围选取合适部位作0.5~1cm小切口,经切口插入关节镜鞘和关节镜器械,建立关节内工作通道。

3.3关节腔观察:借助关节镜观察关节内结构,包括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组织的形态及有无损伤情况。

3.4操作处理:若发现病变,通过器械进行相应处理,如半月板修整、韧带缝合修复等。

四、术后护理

4.1伤口护理:维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状况,定期换药。

4.2患肢管理:根据手术情况对患肢进行制动或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镜术后常需用支具适当制动并逐步开展康复锻炼;儿童患者术后制动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等情况。

4.3康复指导: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计划,指导开展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老年患者康复速度相对较慢需循序渐进,儿童患者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