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身上多处淋巴结疼痛外,还常伴有发热、咽痛、肝脾肿大等表现。研究显示,该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年轻成人,发病前可能有密切接触史,血象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改变。
2.风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后,淋巴结会出现疼痛、肿大,一般先从面部开始出疹,然后向全身蔓延。儿童感染风疹病毒较为常见,其传染性较强,通过呼吸道传播。
(二)细菌感染
1.化脓性淋巴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常继发于头面部、颈部等部位的感染病灶。例如,口腔感染可导致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出现淋巴结疼痛、红肿,严重时可触及波动感。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患此类感染。
2.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结核也会出现多处淋巴结疼痛,常见于颈部淋巴结,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结核患者接触史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包括淋巴结。患者除了淋巴结疼痛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等表现,多见于育龄女性。实验室检查可见自身抗体阳性等异常。
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但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疼痛,同时伴有关节的肿胀、畸形、晨僵等症状,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二)恶性肿瘤
1.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表现为身上多处淋巴结无痛性或伴有疼痛性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2.其他恶性肿瘤转移:如乳腺癌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可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等,转移的淋巴结可能伴有疼痛,有原发肿瘤病史的人群需要高度警惕。
身上多处淋巴结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淋巴结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就医时需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考虑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