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脑内神经细胞逐渐减少,脑功能呈生理性衰退趋势,50岁以上人群可能出现轻微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变慢等情况,这是正常的衰老表现,但若症状进行性加重需警惕病理性改变。
2.睡眠因素: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大脑的新陈代谢及记忆巩固过程。大脑在睡眠中会对白天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存储,睡眠障碍会干扰这一过程,导致次日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3.不良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可使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大脑的供血供氧;过度吸烟饮酒会损伤脑血管,破坏大脑的正常生理环境,进而引发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
二、病理性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如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随后逐渐出现远期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反应迟钝等,病情会进行性加重,是老年期常见的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
-血管性痴呆:多有脑血管疾病病史,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认知功能减退,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执行功能障碍等表现,常伴有偏瘫、言语障碍等脑血管病后遗症。
2.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代谢,患者可出现反应迟缓、记忆力减退、嗜睡、乏力等表现,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可明确诊断。
-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参与神经系统髓鞘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缺乏时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还可能伴有肢体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
3.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会使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异常,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出现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的症状,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心理方面的其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