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认体温测量是否准确
年龄与测量方式影响:对于宝宝,不同年龄测量体温的方式不同,如新生儿可测肛温,1岁以上小儿可测口温或耳温、额温枪测量。要确保测量方法正确,若测量有误可能导致对体温判断不准确。比如使用额温枪时要注意距离和测量部位是否正确,若测量时间不足等都可能影响结果。
二、观察宝宝一般状况
精神状态:观察宝宝精神是烦躁还是嗜睡等。如果宝宝退烧后精神仍好,可能是病情处于恢复阶段;但如果精神萎靡,即使体温未退也需重视。因为小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异常时精神状态改变可能提示病情较重。
伴随症状:查看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若宝宝除了发烧外还有频繁呕吐,可能是胃肠道感染等情况,这会影响对退烧情况的判断及后续处理。
三、采取物理降温辅助
散热方式调整:适当减少宝宝衣物和被褥,利于散热。但要注意不能给宝宝穿得过少导致着凉,根据室内温度和宝宝情况调整。比如室内温度适宜时,给宝宝穿轻薄透气的衣物,有助于体温散发。用温水擦拭宝宝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宝宝着凉。
四、及时就医评估
就医指征:如果宝宝吃了退烧药后长时间不退烧,如超过3-4小时体温仍无明显下降趋势;或者宝宝年龄较小,如3个月以内婴儿发烧;还有出现抽搐、呼吸急促、皮肤苍白等严重表现时,需立即带宝宝就医。因为小婴儿免疫系统较弱,病情变化快,需要医生进一步评估病因,可能是细菌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发烧,需要针对性治疗。
特殊人群(婴儿)提示
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体温变化的耐受能力差。当婴儿吃退烧药不退烧时,家长更要密切观察其一般状况,及时采取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并尽快送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对于婴儿出现吃退烧药不退烧的情况要格外重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