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季节性湿疹是一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多因特定季节的环境因素(如气候、过敏原等)诱发,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
二、病因
1.气候因素:季节更替时气候干燥、温度变化等可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易受刺激引发炎症。例如,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皮肤水分流失加快,易诱发季节性湿疹。2.过敏原接触:不同季节存在特定过敏原,如春季花粉、秋季某些植物成分等,过敏体质人群接触后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湿疹发生。
三、症状表现
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好发于手部、面部等暴露于外界环境的部位,症状随季节变化有明显波动。
四、好发人群
1.过敏体质者:此类人群免疫系统对外界季节相关因素更易产生过度免疫反应,增加患季节性湿疹风险。2.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者:如儿童皮肤薄嫩,屏障功能尚未完善,更易受季节变化影响引发湿疹;老年人皮肤老化,屏障功能减退,也较易罹患。
五、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季节相关的皮肤症状表现及病史进行诊断,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皮肤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疾病以明确诊断。
六、预防措施
1.皮肤保湿:使用温和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水分,尤其在干燥季节加强保湿,维持皮肤屏障功能。2.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身对季节性过敏原的易感性,如春季减少花粉接触、秋季避免接触特定植物成分等,降低过敏引发湿疹的风险。
七、治疗原则
以非药物干预为主,通过充分保湿等方式缓解症状。若需药物治疗,可使用外用抗炎药物等,但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特殊人群如儿童需特别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及治疗产品,充分考虑儿童皮肤特点,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保障儿童皮肤健康,以患者舒适度为优先考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