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主要病因

前庭周围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点:

1.耳石症: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位于内耳的半规管中。当头部位置发生改变时,耳石会脱落并在半规管内移动,刺激前庭感受器,导致眩晕发作。耳石症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2.梅尼埃病:

病因不明,可能与内耳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伴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多见于中年人,首次发作在50岁以前。

3.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眩晕,伴恶心、呕吐及自发性眼球震颤,但无耳鸣和听力下降。眩晕通常在数天至两周内逐渐减轻,但可遗留长期的平衡障碍。

4.迷路炎:

由于耳部感染或炎症波及内耳迷路,导致前庭神经受损而引起眩晕。常见于中耳乳突炎并发迷路感染,或耳部外伤后感染。眩晕症状多较严重,可伴有耳鸣、耳聋和耳痛。

5.药物中毒:

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奎宁、水杨酸类等,可损害内耳前庭器官,导致眩晕。此外,重金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引起前庭功能障碍。

6.其他原因:

头部外伤、内耳供血不足、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导致前庭周围性眩晕。

总之,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病因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