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周围性眩晕是指由前庭感受器或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发的眩晕,其多伴有听力改变与前庭功能异常,且不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其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如下:
一、主要病因:
1.耳蜗前庭疾患,比如梅尼埃病、氨基糖苷类药物耳中毒等。
2.前庭疾患,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等。
二、临床表现:
通常会呈现出极为剧烈的旋转性眩晕症状,可能伴随自发性眼震、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同时,部分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其他系统的症状。
三、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可利用药物起到改善循环、减轻头晕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山莨菪碱、倍他司汀等。
2.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可施行手术治疗,如内淋巴囊减压术。
3.其他治疗:还可进行手法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总之,对于前庭周围性眩晕,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