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1岁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例如,研究表明,在儿科门诊中,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溃疡较为常见,患儿往往会出现哭闹、拒食等表现,因为溃疡会引起疼痛。
-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也可导致1岁宝宝嘴巴长溃疡,多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疱疹,随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手足皮疹等症状,这是手足口病的口腔表现之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在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流行。
2.细菌感染:
-宝宝口腔卫生不佳时,可能会有细菌滋生引发感染导致溃疡。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若宝宝口腔有微小创伤,细菌容易侵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溃疡,局部可能伴有红肿等表现。
二、创伤性因素
1.机械性创伤:
-喂养器具损伤:1岁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使用的勺子、奶瓶等器具如果边缘不光滑,在喂养过程中可能会擦伤宝宝的口腔黏膜,从而形成溃疡。比如,勺子的边角过于锋利,在给宝宝喂食时就可能刮伤口腔,进而发展为溃疡。
-牙齿萌出:1岁左右宝宝开始长牙,牙齿在萌出过程中,可能会刺激牙龈和口腔黏膜,导致局部黏膜破损形成溃疡。这是因为牙齿萌出时,牙龈组织相对较薄弱,容易受到牙齿的摩擦等刺激而出现损伤。
三、营养不良因素
1.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B族中的B2等对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很重要。如果1岁宝宝饮食中维生素B族摄入不足,如长期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或者宝宝添加辅食单一,就容易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等表现。研究发现,维生素B2缺乏时,口腔黏膜容易发生炎症、溃疡等改变。
-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对黏膜组织的修复等有重要作用。1岁宝宝如果维生素C摄入过少,如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口腔黏膜的健康,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四、其他因素
1.过敏反应:
-宝宝可能对某些食物、药物或口腔护理产品过敏,引起口腔黏膜的过敏反应,出现溃疡样改变。例如,宝宝食用了新的食物,如某些海鲜、坚果等,可能会发生过敏,口腔黏膜出现红肿、溃疡等症状。
2.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相对少见,但1岁宝宝也有可能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口腔黏膜导致溃疡。不过这种情况在1岁宝宝中发生率较低,如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出现口腔黏膜的水疱、溃疡等表现,但一般会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诊断。
对于1岁宝宝嘴巴长溃疡的情况,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清洁,用柔软的纱布或棉球蘸温水轻轻擦拭口腔。如果溃疡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精神差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宝宝营养均衡,减少创伤性因素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