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什么时候运动比较好?

一、晨起运动

晨起时空腹状态下运动,因体内糖原储备相对较少,运动时更易调动脂肪分解供能,利于提高脂肪氧化率。但晨起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渐升,血压、心率会有一定程度上升,对本身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者,需避免剧烈晨起运动,可选择轻度拉伸、慢走等。健康人群可进行15~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开启代谢,但要避免空腹过久致血糖过低出现头晕等不适。

二、餐后运动

进食后胃肠需消化食物,立即剧烈运动易影响胃肠蠕动与消化功能,致消化不良等。一般建议餐后1~2小时再运动,此时食物初步消化,可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简单健身操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及消耗热量。糖尿病患者餐后运动需特注意血糖变化,依血糖情况调整运动时间与强度,防运动后低血糖。

三、晚间运动

晚间运动可放松身心、促睡眠,但运动时间不宜过晚,建议睡前2~3小时完成。运动强度需适中,避免过于兴奋的高强度运动(如高强度间歇训练等),防影响入睡。有睡眠障碍者,晚间运动时间与强度更需谨慎调整。老年人晚间运动可选慢步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既达减肥目的,又避运动后过度兴奋难入睡及关节受伤风险。儿童青少年晚间运动要防影响次日学习状态,运动时间控在30分钟内,选适合自身运动方式(如跳绳、踢毽子等),保运动安全,避运动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