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间运动时段选择
建议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较为适宜,此时胃肠道已完成初步消化,运动时不易出现胃肠道不适。例如餐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可进行适度的散步、慢跑等运动,能帮助促进能量消耗,但需注意避免刚进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防影响消化功能。
二、运动频率与时长规划
对于儿童,每周建议进行至少3-5天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长需根据年龄逐步调整,3-6岁儿童每次运动时长可控制在15-30分钟,以低强度运动为主,如趣味性的亲子运动游戏;7-12岁儿童每次运动时长可延长至30-60分钟,可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像跳绳、游泳等,且运动频率和时长应循序渐进,避免儿童过度疲劳。
三、结合年龄差异调整
低龄儿童(3-6岁)因体力有限,宜选择轻松愉悦、能调动其兴趣的运动方式,在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阳光较为温和的时候进行运动,可规避高温时段运动引发脱水等问题;学龄儿童(7-12岁)可依据学校课程安排及自身作息,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运动,例如放学后尽快完成作业后,在傍晚时段进行运动,此时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利于发挥运动效能。同时要考虑个体身体状况和病史,若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等病史的儿童,需经医生评估后选择适宜的运动时段和方式,保障运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