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正常参考值
肝功能中总蛋白(TP)包括白蛋白(ALB)和球蛋白,总蛋白正常参考值成人一般为60~80g/L,白蛋白正常参考值成人一般为40~55g/L。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指血液中总蛋白量以及白蛋白量低于正常范围。
二、常见原因
年龄因素:新生儿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白蛋白约28~44g/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值,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出现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情况;老年人肝脏合成功能有所减退,也可能导致蛋白合成能力下降。
性别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导致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但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女性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可能会出现总蛋白和白蛋白相对偏低。
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比如素食者长期摄入蛋白质类食物过少;过度饮酒,酒精会影响肝脏功能,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长期可导致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长期熬夜、劳累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和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蛋白的合成。
病史相关: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脏实质广泛受损,肝细胞功能减退,合成白蛋白等蛋白质的能力下降;慢性肝炎、肝癌等肝脏疾病也会不同程度影响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导致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过多,引起白蛋白降低,进而总蛋白也会偏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肿瘤细胞消耗机体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患者食欲可能受影响,蛋白质摄入不足,且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导致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
三、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
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会导致机体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因为抗体等蛋白质多由白蛋白等参与合成,蛋白偏低会使机体免疫力降低;还可能引起水肿,尤其是低白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出现下肢水肿、腹腔积液等;对于儿童来说,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体重不增等情况。
四、检查与诊断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基本的检查项目,同时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其他指标,如球蛋白水平、转氨酶等,以及进行尿常规检查看是否有蛋白尿,做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有异常,以明确导致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的具体病因。
五、干预与应对
饮食调整:对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的蛋白质需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更需保证充足优质蛋白;老年人也要注意优质蛋白的合理摄入。例如儿童可每天保证一定量的牛奶、鸡蛋,老年人可选择清蒸鱼、豆腐等容易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食物。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由肝脏疾病引起,如肝硬化,需要针对肝硬化进行相应治疗;若是肾病综合征导致,要对肾病综合征进行规范治疗,控制蛋白尿等情况;对于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放化疗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孕妇出现总蛋白和白蛋白偏低时,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儿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格外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保证儿童的均衡营养,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老年人则要在改善营养的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定期复查肝功能等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