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蛋白偏低是什么原因

一、摄入不足

(一)一般人群

长期营养不良,比如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低,像素食者如果未能合理搭配饮食补充足够蛋白质,就可能导致总蛋白偏低。这是因为蛋白质是身体合成总蛋白的原料,摄入不足会使合成原料缺乏,从而引起总蛋白水平下降。

(二)特殊人群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需求大,如果儿童挑食、偏食,蛋白质摄入不够,就会影响总蛋白合成。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食欲可能不佳,也容易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总蛋白偏低。

二、合成障碍

(一)一般人群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肝脏疾病会影响总蛋白合成。例如肝硬化,肝脏实质广泛受损,肝细胞功能减退,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使得总蛋白生成减少。另外,严重的营养不良性肝病等也会影响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导致总蛋白偏低。

(二)特殊人群

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负荷增大,如果本身营养状况不佳或者存在肝脏基础问题,更容易出现总蛋白合成障碍。儿童患某些严重肝脏疾病时,同样会因为肝脏合成功能受影响而导致总蛋白偏低,且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关键期,合成障碍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三、丢失过多

(一)一般人群

1.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导致总蛋白降低。因为正常情况下肾小球能阻挡大部分蛋白质滤出,当滤过膜受损时,蛋白质大量流失,而身体合成速度跟不上丢失速度,就会出现总蛋白偏低。

2.烧伤:大面积烧伤时,血浆渗出,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会导致蛋白质丢失过多,进而引起总蛋白偏低。

(二)特殊人群

儿童如果发生严重肾脏疾病,如急性肾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时,也会出现蛋白质丢失过多的情况。老年人如果有肾脏基础疾病,在受到一些诱因影响时,更易出现蛋白质从尿液丢失过多的情况,导致总蛋白偏低,而且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关注此类情况。

四、消耗增加

(一)一般人群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肿瘤细胞生长迅速,会大量消耗身体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使得总蛋白消耗增加,而摄入和合成相对不足,导致总蛋白偏低。另外,长期慢性感染,如结核等,也会持续消耗身体能量和营养,包括蛋白质,引起总蛋白降低。

(二)特殊人群

儿童患恶性肿瘤时,由于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同时肿瘤消耗蛋白质,会严重影响总蛋白水平。老年人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本身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疾病消耗,更容易出现总蛋白偏低的情况,需要密切监测营养状况并进行相应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