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打激素针的副作用

一、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相关副作用

1.血糖波动:激素针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研究表明,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激素时,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使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调节出现紊乱。对于糖尿病患者,原本就存在血糖调节问题,使用激素后血糖控制难度加大;而健康人群短期使用也可能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但仍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脂肪重新分布:激素会引起脂肪的重新分布,常见的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即面部、颈部、躯干部脂肪堆积增多,而四肢相对消瘦。这是因为激素影响了脂肪的代谢和分布,使得脂肪重新在特定部位堆积。不同年龄的人群对此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长期使用激素时,这种脂肪重新分布可能会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心理状态,需要医生在治疗时权衡利弊。

二、骨骼肌肉系统相关副作用

1.骨质疏松: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发生骨折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老年人本身骨骼质量相对较差,使用激素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高;儿童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激素对其骨骼的影响可能会影响成年后的骨量储备,因此儿童使用激素时需特别关注骨骼健康,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2.肌肉无力:激素可能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从而引起肌肉无力。患者会感觉肢体乏力,活动耐力下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此影响的程度可能不同,例如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在使用激素后肌肉无力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而经常运动的人相对可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但仍需注意适当的康复锻炼来维持肌肉功能。

三、免疫系统相关副作用

1.感染风险增加: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使用激素后,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上细菌、病毒或真菌等感染性疾病。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等,感染风险进一步升高。在选择激素治疗时,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对于有感染倾向或处于感染活动期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四、消化系统相关副作用

1.胃肠道不适:激素可能引起胃肠道黏膜的损伤,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胃溃疡等症状。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发生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不同年龄的人群胃肠道对激素的反应不同,儿童的胃肠道更为娇嫩,使用激素后出现胃肠道不适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且需要更加谨慎地观察胃肠道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消化道问题。

五、皮肤相关副作用

1.皮肤变薄:激素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使皮肤变薄,容易出现瘀斑、紫癜等。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对于不同性别,皮肤本身的特点不同,女性皮肤相对较薄,使用激素后皮肤变薄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外伤和感染。

总之,过敏打激素针会带来多方面的副作用,医生在决定使用激素治疗过敏时,会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