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干预方法
(一)功能矫治器矫正
1.适用人群及原理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尤其是替牙期出现地包天的情况较为适用。功能矫治器通过改变口面部肌肉的功能状态来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例如,某些功能矫治器可以引导下颌向前调整位置,利用肌肉的力量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和限制下颌骨的过度生长。研究表明,在正确佩戴功能矫治器的情况下,一定比例的儿童地包天情况能够得到改善,一般在儿童6-12岁左右,骨骼还未完全定型时效果相对较好。
2.佩戴注意事项
-儿童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佩戴功能矫治器,每天佩戴的时间一般需要达到一定时长,如每天佩戴12-14小时左右,但也不能过长时间佩戴以免影响口腔组织的正常发育。家长要监督儿童正确佩戴,并且定期带儿童到医院进行复诊,根据牙齿和颌骨的变化调整矫治器。
(二)肌功能训练
1.吞咽训练
-正常的吞咽方式是舌尖抵住上颚,然后进行吞咽动作。对于存在地包天的儿童,可以进行吞咽训练来改善。让儿童有意识地在吞咽时将舌尖抵向上颚,每天可以进行多次训练,每次训练保持一定时间,如每次1-2分钟,每天训练3-5次。通过长期的吞咽训练,可以帮助调整口腔内部肌肉的功能,有助于上颌骨的正常发育和下颌位置的调整。
2.唇肌训练
-可以进行唇肌的收缩和放松训练。例如,让儿童紧闭嘴唇,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唇肌的力量,对于改善地包天可能有一定帮助。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如果存在轻度地包天,通过坚持唇肌训练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但效果相对儿童可能会弱一些。
二、生活习惯调整
(一)哺乳姿势调整
1.婴儿哺乳时的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哺乳,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要注意哺乳姿势,避免婴儿过度前伸下颌吃奶。如果是人工喂养,要注意奶瓶的角度,避免婴儿为了吸吮乳汁而过度前伸下颌。正确的哺乳姿势可以减少因哺乳姿势不当导致地包天的风险。例如,母乳喂养时,母亲可以将婴儿抱成斜位,让婴儿的身体和头部保持一定角度,避免婴儿下颌过度前伸;人工喂养时,奶瓶应与婴儿面部呈接近90度的角度,防止婴儿下颌过度前伸吸吮。
2.对预防地包天的意义
-婴儿时期的下颌位置调整对于整个颌骨的发育至关重要。不当的哺乳姿势可能会影响颌骨的正常生长方向,导致地包天的发生。通过调整哺乳姿势,可以为婴儿颌骨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降低地包天的发生风险或者在早期对轻微地包天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二)避免不良口腔习惯
1.吐舌习惯
-有些儿童存在吐舌的不良习惯,这会影响牙齿和颌骨的正常排列。要帮助儿童纠正吐舌习惯。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认识到吐舌习惯的不良影响,并且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辅助纠正,如在儿童舌头上放置小卡片等,当儿童吐舌时卡片会掉落,提醒儿童纠正。长期纠正吐舌习惯有助于牙齿和颌骨回到正常的位置,对于地包天的改善有帮助。
2.偏侧咀嚼习惯
-长期偏侧咀嚼会导致两侧咀嚼肌发育不均衡,进而影响颌骨的对称发育,可能加重地包天的情况。要引导儿童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可以通过提醒儿童在进食时有意识地使用两侧牙齿咀嚼,逐渐改变偏侧咀嚼的习惯。例如,在儿童进食时,将食物均匀地放置在两侧口腔,让儿童尽量用两侧牙齿交替咀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可以促进颌骨的对称发育,对改善地包天有积极作用。
三、定期观察与就医
(一)定期口腔检查
1.儿童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颌骨的变化比较快。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带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儿童是否有地包天的倾向或者已经出现的轻微地包天情况。例如,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牙齿的排列、颌骨的形态等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3-6岁左右,这个阶段是早期干预地包天的重要时期,定期检查可以确保在颌骨发育尚未定型时及时处理。
2.成年人定期检查的意义
-成年人也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虽然骨骼已经基本定型,但如果出现地包天情况的变化或者有新的问题出现,也可以及时发现。例如,成年人可能因为外伤等原因导致下颌位置改变出现地包天,或者原有地包天情况因为其他口腔问题而加重,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这些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及时就医的情况
1.儿童地包天的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在乳牙期(3-5岁)就发现有明显的地包天情况,或者在替牙期地包天情况逐渐加重,如下颌明显前突等,要及时带儿童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或口腔科就诊。因为早期干预对于儿童地包天的改善效果更好,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颌骨发育畸形更加严重,后期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2.成年人地包天的就医选择
-成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有地包天情况,也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成年人的具体情况,如地包天的严重程度、骨骼和牙齿的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是轻度地包天,可能可以通过一些正畸治疗来改善;如果是较为严重的地包天,可能需要结合正颌外科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谨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