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综合介入治疗

一、肝硬化综合介入治疗的常用方法

(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1.原理及作用:通过在肝内建立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有效防治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难治性腹水等并发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IPS对于控制门静脉高压相关出血的有效率较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适用人群及考量因素: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难治性腹水患者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若心肺功能能耐受手术操作,则可考虑;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TIPS的应用需极为谨慎,一般作为其他治疗无效时的最后选择。生活方式方面,有大量饮酒史导致肝硬化的患者,需在病情稳定且戒酒一段时间后再评估是否适合该手术;有严重心肺疾病、肝性脑病晚期等病史的患者则不适合该治疗。

(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1.原理及作用: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注入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对于伴有肝内肿瘤的肝硬化患者,可起到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的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TACE能延长伴有肝癌的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适用人群及考量因素:适用于伴有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肝硬化患者。年龄方面,老年患者需评估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如肝肾功能、体力状况等;儿童患者伴有肝内肿瘤的情况相对较少,若有特殊情况,需多学科会诊后谨慎决策。生活方式上,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并伴有肝内肿瘤的患者,需在戒酒基础上评估手术;有严重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不适合该治疗。

二、肝硬化综合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一)一般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血常规可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肝肾功能检查能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及肾脏功能状况;凝血功能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至关重要,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乙肝五项和丙肝抗体检测可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如为病毒性肝炎导致,对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

2.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等。腹部超声可初步了解肝脏的大小、形态、质地以及门静脉、脾静脉等血管情况;CT和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病变细节,对于判断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大小、数目等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二)患者准备

1.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具体分析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对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老年患者可能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耐心重复讲解;儿童患者则需在家长陪同下进行心理安抚,让其配合治疗。

2.饮食准备:术前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一般要求术前1-2天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影响治疗及恢复。

三、肝硬化综合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尤其是TIPS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意识改变、行为异常等;TACE术后要关注有无发热、腹痛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需更加频繁地监测。

2.穿刺部位护理:无论是TIPS还是TACE术后,都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TIPS一般采用颈静脉穿刺,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情况;TACE多采用股动脉穿刺,要注意穿刺点的压迫止血情况,观察穿刺侧肢体的血运、皮肤温度、颜色等,防止出现下肢动脉血栓等并发症。

(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肝性脑病:对于TIPS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有无肝性脑病迹象。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情况,需及时报告医生,采取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降氨药物等相应处理措施。儿童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警惕,若出现相关症状,要迅速进行评估和干预。

2.腹腔出血:无论是哪种介入治疗,都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腔内出血表现,如腹痛加剧、血压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等。若发生腹腔出血,需根据出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输血、再次介入止血等。

四、肝硬化综合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

(一)症状改善情况

1.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对于TIPS术后患者,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否得到控制,腹水是否减少等。若患者术后不再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表现,腹水逐渐消退,说明治疗对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控制效果较好。

2.肿瘤相关症状:对于TACE术后伴有肝内肿瘤的患者,观察肿瘤相关症状如肝区疼痛是否缓解,肿瘤标志物是否下降等。若肝区疼痛减轻,肿瘤标志物逐渐降低,提示TACE对肿瘤的控制有一定疗效。

(二)影像学评估

1.血管情况评估:通过复查腹部超声、CT、MRI等观察门静脉压力是否降低,TIPS分流道是否通畅等;对于TACE术后,观察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情况以及肿瘤有无坏死等。例如,通过CT增强扫描可观察肿瘤有无强化,判断肿瘤的活性情况,从而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肝硬化的综合介入治疗是一个多环节、需全面考量患者各方面因素的治疗过程,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到术后护理及疗效评估都要严谨规范,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