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
(一)黏液腺囊肿
成因:多因口腔黏膜下的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而形成。常见于咬唇、咬颊或不良咀嚼习惯等机械性损伤。比如经常咬到口腔内壁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表现:一般为黄豆至樱桃大小的半透明小水疱,呈浅蓝紫色,质地软而有弹性。
(二)乳头状瘤
成因: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局部慢性刺激如锐利牙尖、残根等长期摩擦也可能是诱因。多见于成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病。
表现:口腔内壁可见外生性的乳头状突起,表面粗糙,有的呈菜花状。
(三)口腔扁平苔藓
成因: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精神、内分泌、感染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表现:口腔内壁可出现白色条纹、丘疹、斑块或水疱等,有时可伴有黏膜充血、糜烂,肉凸起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纤维瘤
成因:可能与口腔局部的慢性刺激,如炎症、损伤等有关。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表现: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二、就医建议
及时就诊情况:如果肉凸起持续不消退、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出血、影响咀嚼、吞咽等功能时,应尽快就医。
就诊科室:首诊可选择口腔科,医生一般会通过口腔检查、病史询问来初步判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应对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黏液腺囊肿:较小的囊肿有时可自行消退,也可在医生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囊液后注入碘酊等使上皮粘连,但易复发;较大的囊肿需手术切除。
乳头状瘤: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术后需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口腔扁平苔藓:首先要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如调磨锐利牙尖、拔除残根等。然后根据病情可采用局部用药,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全身用药调节免疫等,但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纤维瘤:主要是手术切除,切除后一般预后较好。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口腔内壁肉凸起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其是否有哭闹、拒食等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儿童咬唇、咬颊等不良习惯,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儿童就医时要安抚其情绪,配合医生检查和治疗。
孕妇:孕妇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告知医生怀孕的情况,医生会在考虑孕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要避免自行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口腔黏膜修复能力较弱。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行动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在治疗方案选择上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选择相对安全、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