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如何分辨月经

产后分辨月经的要点

出血时间

-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不哺乳的产妇可能在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的产妇可能在产后4-6个月甚至更晚恢复月经。而恶露一般在产后4-6周排净,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颜色会从鲜红色逐渐变为淡红色、白色。如果产后出血时间与正常月经周期相符,且出血情况后续发展符合月经规律,需考虑是月经。

出血量

-月经的出血量一般较为规律,每次月经量多在30-50毫升,不过也存在个体差异。而产后恶露的出血量开始较多,随后逐渐减少。如果产后出血量大,类似正常月经的经量,且持续时间等符合月经特征,要考虑是月经。

出血性状

-月经血一般是暗红色,不凝固,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产后恶露前期为血性恶露,色鲜红,量多,有时有小血块;之后转为浆液恶露,色淡红;最后是白色恶露,色较白,质地黏稠。若产后出血的性状符合月经血的特点,则可能是月经。

特殊人群情况

哺乳产妇:哺乳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抑制排卵,从而影响月经恢复时间。哺乳产妇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与自身身体感受,因为哺乳时身体的激素变化可能使月经恢复时间不确定,若出血情况与非哺乳产妇月经特征相符,可考虑是月经,但需持续观察后续月经是否规律。

剖宫产产妇:剖宫产产妇身体恢复相对顺产产妇可能会有不同,不过在分辨月经时,主要还是依据出血时间、量、性状等与正常月经和恶露的区别来判断,其判断标准与顺产产妇无本质不同,但要关注自身身体恢复状况对月经恢复的影响,若有异常出血过多、持续时间过长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