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是什么

甲状腺疾病的定义

甲状腺疾病是一类涉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结构改变的疾病。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前方,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常见类型及相关情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发病机制:通常是由于甲状腺自身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例如Graves病,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攻击甲状腺细胞的抗体,导致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

-影响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年轻人相对更易受自身免疫因素影响而患Graves病引发甲亢;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几率相对较高。患者会出现代谢亢进的表现,如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慌、手抖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发病机制:多种原因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如自身免疫性损伤(如桥本甲状腺炎逐渐进展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手术切除过多甲状腺组织、放射性碘治疗后甲状腺组织受损等。

-影响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老年人由于甲状腺功能本身有一定生理性减退趋势,再加上可能存在的自身免疫损伤等因素更易患病;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食中碘摄入异常(如碘缺乏)可能引发甲减;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如桥本甲状腺炎)的人群,发展为甲减的风险增加。患者会出现代谢减慢的表现,如畏寒、乏力、嗜睡、食欲减退、便秘、体重增加等症状。

甲状腺结节:

-发病机制: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局限性肿块,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碘过量)、放射性物质接触、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一般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甲状腺结节;有头颈部放射性照射史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病风险升高;有甲状腺结节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几率增加。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但也有少数可能为恶性,需要通过超声、穿刺活检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结节性质。

诊断与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如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等),对于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是甲亢、甲减还是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构和结节情况的常用方法,能够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大小、结节的数量、位置、大小、回声等特征;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等。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通过抽取结节内的细胞进行病理分析,明确结节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甲状腺疾病有其特殊性,例如儿童甲亢可能由不同病因引起,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特别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要更加谨慎,避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儿童甲状腺结节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成人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孕妇:孕妇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孕期甲亢可能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而孕期甲减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所以孕妇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一旦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要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将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以保障母婴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例如老年甲减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在诊断和治疗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并且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