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怎么检查抑郁症

一、临床访谈

1.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详细询问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通过与家长及孩子的交流,了解其在学校的表现、与同伴的关系等;成年人则重点询问近期的情绪状态、睡眠情况、饮食变化、工作学习能力等方面。例如,儿童可能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青少年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大、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等情况;成年人可能诉说长期的心情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等。

-性别差异的考虑:女性可能在特定生理期或产后等特殊时期更容易出现抑郁相关症状,需要特别询问这些相关的生活事件;男性可能更倾向于用饮酒、工作狂等方式掩盖情绪问题,医生要引导其坦诚表达情绪状态。

-生活方式因素:询问日常的运动情况,缺乏运动可能与抑郁发生相关;了解睡眠模式,长期失眠或睡眠过多都可能是抑郁的表现;询问社交活动,孤独、社交隔离也是抑郁的危险因素。

-病史方面:若有既往的躯体疾病史,如心脏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伴随抑郁情绪,需要详细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和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2.使用标准化抑郁量表

-常见量表举例: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是常用的自评量表,患者根据过去两周的情绪体验进行打分,从0(无)到3(经常)对9个抑郁相关症状(如心情低落、兴趣缺乏、睡眠障碍等)进行评分,总分0-27分,分数越高提示抑郁症状越严重。

-不同人群的量表应用:对于儿童可以使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CDRS-C)等,通过儿童的表述和行为表现来评估;对于老年人可能需要结合家属的观察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排除认知障碍后再准确应用抑郁量表。

二、躯体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监测: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抑郁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血压波动、心率加快或减慢等情况。例如,部分抑郁患者会有心率比平时偏快的表现,但需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率异常。

-全身系统检查:检查各个系统的基本情况,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类似抑郁的症状。比如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出现情绪低落、乏力等类似抑郁的表现;检查神经系统,脑部的病变也可能引发抑郁情绪。

2.实验室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是否有贫血等情况,贫血可能导致乏力、情绪不佳;血生化中的血糖异常可能与抑郁相互影响,高血糖或低血糖都可能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在后续抑郁治疗用药时需要考虑。

-激素水平检测: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女性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与抑郁有一定关联,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抑郁症状出现;甲状腺激素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等异常与抑郁关系密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SH升高、T4降低,同时伴有抑郁表现。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以观察大脑结构的变化,抑郁患者可能出现大脑海马体等区域的体积减小、脑沟增宽等改变。不同年龄的人群大脑结构随年龄增长本身有一定变化规律,在分析MRI结果时要结合年龄因素,比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脑萎缩,需要区分是正常衰老还是抑郁导致的脑结构改变。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对MRI分辨率稍低,但对于排除脑部的占位性病变等有一定作用。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应用CT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脑电图(EEG)检查:抑郁患者可能出现脑电图的异常改变,如α波调节不良、慢波活动增加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脑电图有差异,儿童的脑电图频率比成年人慢,在分析儿童脑电图时要考虑其年龄特点,与正常儿童脑电图范围对比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