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终止者,发生在12周前的称为早期流产。
早期流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胚胎因素: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的最常见原因,约占50%~60%。
2.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严重感染、高热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患有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可导致胎儿缺氧,也可能引起流产。
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均可导致早期流产。
免疫因素:母体免疫功能异常,如自身免疫疾病、同种免疫异常等,也可能导致流产。
生殖器异常: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生殖道结构异常可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导致流产。
强烈应激:严重的躯体或心理的不良刺激,如手术、过度紧张、焦虑等,也可能导致早期流产。
3.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导致早期流产。
4.环境因素:过多接触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导致早期流产。
如果发生早期流产,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染色体检查、内分泌检查、免疫检查等,以明确流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下次备孕前,应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以减少再次流产的风险。
此外,对于有过早期流产史的女性,再次备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2.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3.孕前检查:在再次备孕前,应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包括夫妇双方的染色体检查、内分泌检查、免疫检查等。
4.注意休息:在怀孕早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5.按时产检: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