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怎么回事

1.病因:

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

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

身体因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而成为发病基础,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青年多于老年。

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患病率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且脑力劳动者的患病率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症状:

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有心慌感。

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有时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症状。

心前区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手掌大小范围,常为刺痛或隐痛,疼痛发作与劳力活动无关。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发冷、两手震颤、上腹胀痛、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

其他症状:疲倦、乏力、头晕、头痛、脸红灼热感、失眠、多梦、焦虑、易激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3.诊断: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家族遗传史等。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如心率、心律、心脏杂音、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

辅助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运动试验等。

排除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4.治疗: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解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镇静剂、抗抑郁剂等。

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电疗等。

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5.预防: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身体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