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综合征
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和肾炎等
接触过敏物质后,发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伴发小血管炎
去除致病因素,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也称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人体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加,伴发小血管炎。
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肾炎。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急性出血症,大部分过敏性紫癜经治疗,2周后症状就可缓解,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具有一定遗传性。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发病较多。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最多见,3~14岁为好发年龄。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4~2):1。
皮肤紫癜是本病的主要表现,皮疹略高起皮肤,可为小型荨麻疹样或出血性皮疹,大小不等,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无明显系统损害,自觉症状轻微,可有瘙痒。
见于约50%的患者。腹部症状多在皮疹出现一周以内发生,少数腹部症状可在特征性的紫癜出现之前发生。有较严重皮损,并发胃肠道症状,如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便血,重者出现肠套叠、肠穿孔等。
40%患者有明显关节症状,主要累及膝、踝关节,表现为关节及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和触痛,活动受限,少数有关节腔积液。关节症状一般在数周内消退,但易复发。
发生率为44%~47%,常见于9岁以上儿童。除有严重皮损外,主要表现为血尿,其次为蛋白尿和管型。总体预后良好,多在1~2个月内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成人比儿童肾脏损害更严重,1%~3%进展为肾衰竭。
本病多发于3~14岁,属于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过敏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