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肝癌是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乏力等
发病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及遗传等有关
治疗以手术切除、局部消融及介入治疗为主,进展期可用靶向药联合免疫治疗等
金牌医生
内侧中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常见危险因素。
我国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约90%有HBV感染病史。
HBV感染导致慢性肝炎,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再发展至肝癌。
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肝毒性最高,与肝癌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动物实验表明黄曲霉素能够诱发肝细胞癌,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黄曲霉素和肝细胞癌发病有关。
玉米、花生、大米在潮湿环境容易产生黄曲霉感染,黄曲霉毒素在霉变的花生、玉米中含量极高。
我国肝癌高发的农村地区与饮水污染有密切关系。
饮用水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水源的藻类污染也与肝细胞癌发病有关。
重度饮酒会增加肝癌风险。有肝炎的患者过多饮酒会进一步增加肝癌风险。
吸烟也会增加肝癌风险,如果戒烟,其肝癌风险会降低,但相比从不吸烟者风险仍高。
有研究证实,烟酒有协同作用,长期酗酒及吸烟,可能进一步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
家族聚集:肝癌患者多有肿瘤家族史,而且常见一个家庭中发生几例肝癌患者的聚集现象。
染色体异常:研究发现肝癌患者存在肝癌的易感基因,提示遗传因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糖代谢疾病糖原贮积病、蛋白代谢性疾病、卟啉代谢疾病等易发生肝细胞癌。
新近研究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产生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引起肝癌的可疑致癌物质或致癌因素如下。
致癌物:酒精中毒、亚硝胺、农药等。
微量元素:流行区水、土壤、粮食、人发及血液中含铜、锌较高,钼含量较低。这些微量元素变化可能与肝癌发病有关。
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等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雄激素:长期服用雄激素或合成代谢激素可导致肝细胞腺瘤,部分可导致肝细胞癌。
孕激素:孕激素与肝细胞腺瘤关系密切,如服用避孕药的女性,亦有发生肝细胞癌的报道。
中华分支睾吸虫:在宿主肝内寄生,可刺激胆管上皮增生而产生胆管细胞癌,但高发区主要是肝细胞癌。
目前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在肝炎病毒或化学致癌物等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体内不同时期的多个原癌基因激活成癌基因及多个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生长失控,从而出现细胞癌变。
现发现可能参与肝癌发生的基因有N-ras、C-myc、p53、c-fms、IGF-Ⅱ和c-ets-2等。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尤其是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有下列危险因素,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
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血吸虫病。
有肝癌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