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种病因引起,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慢性肾小球疾病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以及血尿
多由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展而来,病因不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没有明确病因而发生的肾炎。但大多是由呼吸道、消化道、尿道感染而诱发,并且因为感染而加重。
极少部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而来。
急性肾小球未能彻底控制,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迁延1年以上,而演变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包括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道感染、尿道感染、乙型肝炎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
含马兜铃酸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
磺胺药。
非甾体消炎药。
患有乙肝、肠道感染、尿道感染的人。
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史的人。
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的人。
免疫力低下的人。
肾小球是组成肾脏的重要部分,它就像一个筛子,有滤过功能,可以排除人体多余的水和代谢废物。
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可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后,免疫细胞不仅不会吞噬这些病原微生物,还会与它们结合,形成一种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运行到肾脏,因为复合物的分子量较大,无法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而沉积在那里。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清理这些复合物的同时误伤了肾小球滤过膜,诱发炎症性反应,从而引起肾炎。
某些病毒感染,进入人体后改变了肾脏滤过膜的特性,人体的免疫系统误认为“变性”的滤过膜是外来物想要清除它,清除的同时损伤了肾小球滤过膜,从而引起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少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不愈所致,绝大多数起病即为慢性。
有些人过去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史,肾炎症状已消失多年,误认为已经痊愈,其实患肾炎后肾脏受到的损伤一直在缓慢加重。多年后,肾脏损伤程度越来越重,肾功能逐步下降,其肾炎的症状又复出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多数人的肾脏炎症从开始即为隐匿性,没有明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但炎症呈缓慢发展,经若干年后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