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时胃低于胃的正常位置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轻度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可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嗳气、厌食、便秘、腹痛等
固定胃的韧带松弛、腹肌张力下降等
主要采用内科对症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建议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餐后避免运动,餐后可平卧片刻;增加能量与营养摄入,加强锻炼,增强腹肌张力。
对于胃下垂出现腹胀、饱腹感等症状, 可通过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缓解腹部压力,促进胃部消化。多潘立酮可用于因胃排空缓慢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食管反流引起的消化不良。莫沙必利可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烧心、早饱、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胃下垂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帮助缓解胃下垂引起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常用的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补气升提片等。不过,中药需由中医辨证后选用。
重要提示:目前无治疗胃下垂的特效药。以上所有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胃下垂较为严重者, 依靠简单的药物治疗不足以缓和胃下垂的症状, 可通过手术治疗,如胃部分切除术。
胃下垂手术效果与胃下垂的程度,以及患者手术后自身的组织修复能力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胃下垂症状较严重,且患者年龄较大,手术后自身恢复能力较差,术后有可能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胃肠功能恢复较慢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胃下垂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甚至可能造成胃下垂的复发,导致手术失败。
如果患者胃下垂的程度相对较轻,且手术后自身的修复能力较强,此时行手术治疗胃下垂,术后发生感染、胃瘫等并发症可能性较小,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中医认为,胃下垂主要因为饮食不节、过度劳倦、情志所伤等原因引起。可采用辨证论治,以不同方剂或针灸、推拿等方法缓解症状。
经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脾虚气陷证、脾虚隐停证、胃阴不足证等。不同证型采用不同药方如补中益气汤加减、益胃汤加减、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四逆散加减、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等,有助于缓解胃下垂。
根据胃下垂的病情, 大多选足三里、内关、章门等穴位, 一般留置针20~30分钟最为合适, 治愈率比较高。
推拿分为腹部推拿和背部推拿。取中脘、气海、鸠尾、关元、脾俞、胃俞、关元俞、肝俞等。可采用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托法、振法等手法。
饭后卧床20~30分钟,保持骨盆高头低姿势,尽量消除进食后食物的重力作用。
反复多次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使腹部隆起, 呼气时使腹部下陷。
患者取仰卧位, 双腿持续伸直、抬高、放下、抬高, 多次反复训练,同时也可以适当模仿骑自行车动作训练。
在完成体育锻炼之后,休息10分钟,选择按压、环形按摩等方式, 对腹部进行适当按摩。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太极拳、散步、保健操等练习。
取卧位,全身放松,反复深呼吸,尽量放缓速度,10~20 分钟进行一次,每天坚持1~2次。
体育疗法有助于胃下垂治疗,可增强腹肌张力,但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