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组主要起源于胰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上腹部不适或腹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发病危险因素是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吸烟、酒精、高蛋白和高脂饮食等
手术切除是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多学科综合诊治是任何分期胰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般医生会采用多学科会诊的模式,根据不同患者身体状况、肿瘤部位、侵及范围和临床表现,有计划、合理地采用不同的诊疗手段,以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和支持治疗等。
药物治疗,尤其是化疗为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具体用法请参考国家卫健委制定的诊疗规范、NCCN指南、中华医学会或中国医师协会制定的指南、药物百科等,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
年龄<75岁,全身状况良好。
临床分期为Ⅱ期以下的胰腺癌。
术中探查肿物局限于胰腺,未侵犯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或侵犯上述血管,但小于周径的1/2。
无远处脏器如肝脏的播散和转移、无腹水等。
又称Whipple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胰头、胰颈部者,是胰腺癌最常用的根治手术。
切除范围:胰头、胰颈、全部十二指肠、部分胃、近端15厘米空肠、胆囊及胆总管下段、区域淋巴组织等。
适用于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者。
切除范围包括切除胰体、胰尾、区域淋巴结、脾,必要时可一并切除左侧肾上腺及部分胃。
适用于肿瘤较大,已经累及全部胰腺者。
切除范围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脾、大网膜、部分胃及区域淋巴结等。
适用于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目的是解决或减轻阻塞性黄疸及胰管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梗阻,减轻疼痛。
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性手术有胆管减压引流术及胃空肠吻合、相关神经损毁术等。
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胰瘘、胆瘘、胃瘫、腹腔感染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
胰腺癌化疗的疗效虽然有限,但依然可以改善生存情况,同时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是晚期胰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效果较好。
吉西他滨联合治疗:GEM单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可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期,该方案是一般状况较好的晚期胰腺癌的治疗首选。
S1+吉西他滨: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研究显示,联合治疗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推荐一线治疗选择。
单药替吉奥疗效并不劣于单药GEM,且耐受性良好。替吉奥可作为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
【药品提示】替吉奥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替加氟(FT)、吉美嘧啶(CDHP)和奥替拉西钾(Oxo),其中FT是5-FU的前体药物,具有优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能在活体内转化为5-FU。
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局部治疗手段,可用于消灭和根治局部原发肿瘤或转移病灶,可以单独治疗肿瘤。
放疗是胰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贯穿各个分期。尤其是放化疗,是局部晚期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可手术切除者:此类局限性胰腺癌,如因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可考虑精准根治性放射治疗,有助于这部分患者长期生存。
部分不可手术切除患者:可直接接受高剂量放疗或联合化疗,有可能降期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出现转移的患者:对于寡转移(转移灶数目及器官有限)的胰腺癌患者,可通过照射原发灶、转移灶,实施缓解梗阻、压迫或疼痛以及提高肿瘤局部控制为目的的减症放射治疗。
适合胰腺癌的放疗技术主要是调强放疗技术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术中放疗(IORT)等。
放疗剂量模式也逐渐向高剂量、少分次(大分割放疗)方向改变,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率以及生存率都获得了改善和提高。
肿瘤介入治疗是借助影像技术引导(血管造影、超声、CT、核磁、腔镜等),将物理能量(射频、微波、超声等)或化学物质聚集到肿瘤部位来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胰腺癌及胰腺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及胰腺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经动脉灌注化疗、消融治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胆道支架植入、肠道支架植入、出血栓塞治疗。
上述治疗,一般需要在影像引导下进行,如超声、CT等。
经影像学检查评估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
因其他原因失去手术机会的胰腺癌。
灌注化疗作为特殊形式的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式。
术后预防性灌注化疗或辅助化疗。
伴肝脏转移的胰腺癌。
控制疼痛、出血、消化道梗阻及梗阻性黄疸等胰腺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
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分子为靶点,利用分子靶向药物特异性阻断该靶点的生物学功能,选择性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清除肿瘤目的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厄洛替尼和尼妥珠单抗等。
厄洛替尼:一般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用于局部进展或者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的治疗,但临床疗效有限。
尼妥珠单抗: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的治疗方案,对EGFR高表达和K-ras野生型的局部进展或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可能有治疗效果。
奥拉帕利: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奥拉帕利用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维持治疗,但胰腺癌患者仅4%~7%的BRCA基因突变。
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的免疫机制,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法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目前胰腺癌的免疫治疗药物主要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阻断表达免疫检查点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作用,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
代表药物是PD-1单克隆抗体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
派姆单抗对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缺失错配修复(dMMR)的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推荐用于具有MSI/MMR分子特征的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
支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或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胰腺癌侵袭疼痛是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
疼痛治疗以镇痛药物治疗为基础,常需要联合运用手术、介入、神经阻滞、化疗、放疗、心理等多学科合作和多方式联合,选择最佳的镇痛治疗方法。
止痛药要按照癌症止痛阶梯治疗原则足量、循序用药。
轻度疼痛:可口服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非阿片类药物。
中度疼痛:一般用弱吗啡类如可待因等药物,常用氨芬待因、洛芬待因等,每日3~4次。
重度疼痛:一般及时应用口服吗啡。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按时、足量口服阿片类止痛药。避免仅肌内注射哌替啶等。
一般医生会对胰腺癌患者进行常规营养筛查及评估,如果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将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以预防或迟滞癌症恶液质的发生发展。
常用的营养支持治疗手段包括:营养教育、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伴有厌食或消化不良时,可以应用甲羟孕酮或甲地孕酮及胰酶片等药物,以改善食欲,促进消化。
胰腺癌存在较为复杂的基因突变,可存在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目前应用于基因治疗的方法包括抑癌基因导入技术、自杀基因治疗、免疫调节基因治疗、基质蛋白酶组织抑制物等。
胰腺癌是多基因相关疾病,单一基因疗法效果不会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基因治疗在胰腺癌的应用有望得到突破。
中医药有助于促进胰腺癌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减少放疗、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的毒性反应,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延长生存期。
可以作为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
所有中医药治疗,请在专业中医药师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服用。
秘方、偏方、民间土方等方法治疗没有科学依据,适应证、有效性也不明确,安全性难以保证,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