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是局部或全身出汗量异常增加
病因与疾病、精神因素等有关
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
金牌医生
内侧中
药物引起的多汗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或减少这类药物的使用。
由糖尿病、甲亢、肺结核、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多汗症,要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病。
外用药物多用于局限性多汗症。
铝盐或铝化合物:如氧化铝溶液等,可以收敛及阻塞汗腺导管,达到暂时去汗的效果,但过多应用会引起皮肤干燥和皲裂。
醛类:如甲醛和戊二醛等,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不作为常规用药,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一般避免接触眼部等敏感部位。
用药皮肤部位出现烧灼感、红肿、疼痛等情况时应停止用药,及时就诊。
主要用于全身性多汗症,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口服用药可以有效减少出汗程度。
镇静剂或者抗焦虑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帮助缓解焦虑等精神症状,以减轻出汗。
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等,可以抑制汗液分泌,容易引起口干、视力模糊等不适,还会引起代偿性多汗。
注意事项:口服用药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停药的时机应该遵从医生的建议,比如安定类镇静药物不能随意加量,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使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局限性多汗症,如腋窝多汗症。
优点:起效快,无创伤,疗效稳定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缺点:注射过程中会有疼痛,治疗需要较高的费用,注射后维持疗效的时间有限,效果一般可以维持5个月。
是近几年开展的物理治疗方法,方便简单,效果明显,可根据情况使用。
点阵微针射频治疗可产生疼痛、红斑、水肿及细小结痂,注意不要抠挠,一般可自行消退。
自来水电离子导入疗法和浅层X线照射等也可用于治疗多汗症,但用得不多。
自来水电离子导入疗法会有微弱的电流,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X线照射有一定辐射,怀孕期间应避免X线照射。
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通过微创手术去除分泌旺盛的汗腺。
去除汗腺对腋窝多汗症通常有效。
腋窝皮肤全切后可能会留下较大瘢痕影响活动。
可能会出现疼痛、出血、臂丛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
是选择性的阻断支配汗腺分泌的神经,但可能会导致其他部位的多汗,故需谨慎。
胸交感神经阻断术可用于治疗上身的多汗症,如头面部、手掌、腋下等。
腰交感神经阻断术可用于治疗严重的跖多汗症。
手术治疗可能会有创面,应该保持创面干燥,尽量避免出汗,如剧烈运动、蒸桑拿等。
如果创面出现烧灼感、疼痛、红肿等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创面结痂恢复时,应等待结痂自行脱落,不要用手抠挠以免留下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