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即肠上皮化生)相当常见。需知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本身并不严重,也不会引发严重后果。
一、发病原因
1.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别,临床上一般依据患者黏膜炎症程度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其病因和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此外,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吸烟、高盐饮食等也会诱发该病。
2.肠上皮化生指的是胃黏膜出现类似大肠或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导致的常见胃黏膜病变,通常根据肠上皮化生的组织结构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种类型。在病因方面,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致病因素(如HP感染、吸烟、高盐饮食等)联系紧密。
二、治疗方法
针对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治疗主要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的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铋剂(如枸橼酸铋钾)+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甲硝唑)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但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所以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要强调的是,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过有效治疗,病情是能够逆转的,故而应积极向消化内科专业医生求助,以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
总之,了解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积极治疗和病情恢复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