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摄入不足相关因素

长期低钙饮食、营养不良等可导致钙摄入不足,例如长期素食且未合理补充钙剂的人群,因从食物中获取的钙量不足以维持机体正常需求,易引发低钙血症。

二、吸收不良相关因素

1.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当机体维生素D缺乏时(如日照不足、维生素D合成障碍等),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降低,从而引起低钙血症。例如婴幼儿日照时间过少且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的低钙表现。

2.胃肠道疾病: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钙的吸收,如克罗恩病可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营养物质包括钙的吸收;乳糜泻会使脂肪吸收障碍,而钙的吸收依赖于脂肪的正常代谢,进而影响钙的吸收。

三、钙丢失过多相关因素

1.肾脏丢失: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功能受损,导致钙的排泄增多;使用某些利尿药(如呋塞米等)时,可增加尿钙排出量,若未及时补充钙,易引发低钙血症。

2.胃肠道丢失:严重腹泻、肠瘘等情况会使大量钙随粪便排出,导致体内钙丢失过多,从而引起低钙血症。例如频繁腹泻的患者,若未有效补充钙剂,容易出现低钙相关症状。

四、钙分布异常相关因素

1.碱中毒:碱中毒时,血液pH值升高,可使血液中钙与蛋白结合增多,导致游离钙减少,进而引发低钙血症。常见于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或大量使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情况。

2.大量输血:大量输入含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液时,枸橼酸钠可与钙结合形成枸橼酸钙,使血中游离钙减少,从而引起低钙血症。

不同人群中,儿童因生长发育快,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照缺乏易出现吸收不良相关低钙;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胃肠道功能减弱等因素增加了钙丢失或吸收不良的风险;女性在妊娠期、哺乳期对钙的需求增加,若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也易发生低钙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