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
(一)尿道炎
1.病因及机制:
-女性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等通过尿道口逆行感染尿道。男性尿道炎可能与不洁性生活有关,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尿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尿道疼。例如,有不洁性生活史的男性,感染淋病奈瑟菌后,一般在感染后1-14天出现尿道不适、疼痛等症状。
-年龄方面,儿童如果不注意外阴清洁,也可能发生尿道感染,引起尿道疼,儿童尿道感染多与尿布更换不及时等因素导致细菌滋生有关。
2.症状特点:尿道炎除了尿道疼外,还可能伴有尿道分泌物,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初期尿道口有稀薄黏液流出,逐渐变为脓性分泌物;女性尿道炎分泌物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出现尿道瘙痒、灼热感等。
(二)膀胱炎
1.病因及机制:膀胱炎可由上行感染引起,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如大肠埃希菌等。女性由于尿道短,更易发生膀胱炎,尤其是性生活后,细菌容易被挤入膀胱。老年人膀胱黏膜萎缩,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膀胱炎。
2.症状特点:膀胱炎除了尿道疼外,还常伴有尿频、尿急,即频繁地排尿且有急迫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尿液外观呈红色或洗肉水样。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尿道结石
1.病因及机制:尿道结石可能是肾脏或膀胱结石排出过程中停留在尿道所致。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部位,结石更容易嵌顿在这些部位,如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长期尿道异物刺激也可能导致尿道结石形成,比如尿道内放置的导管等。
2.症状特点:尿道结石会引起尿道疼,疼痛可呈刺痛或钝痛,同时可能伴有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排尿费力,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潴留,即尿液无法排出。
(二)尿道损伤
1.病因及机制:尿道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由锐器伤引起,如刀割伤等;闭合性损伤常见于会阴部骑跨伤,会导致尿道球部损伤,或者骨盆骨折时损伤后尿道。例如,会阴部骑跨在硬物上,尿道球部被挤压在硬物和耻骨联合之间,引起尿道损伤。
2.症状特点:尿道损伤后会出现尿道疼,同时可能有尿道口滴血,受伤当时有会阴部疼痛,排尿时疼痛加剧。
(三)过敏因素
1.病因及机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使用了刺激性的尿道黏膜消毒剂、避孕套等,可能引起尿道黏膜过敏反应,导致尿道疼。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2.症状特点:除尿道疼外,可能伴有尿道黏膜红肿,有时还可能出现皮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四)化学性刺激
1.病因及机制: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或者使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冲洗尿道等,都可能引起尿道化学性刺激,导致尿道疼。例如,使用浓度过高的碘伏等消毒剂冲洗尿道,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引起疼痛。
2.症状特点:主要表现为尿道疼,可能伴有尿道黏膜的炎症表现,如黏膜充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