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贫血怎么办

一、婴幼儿贫血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婴幼儿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常见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缺铁性贫血多因铁摄入不足等引起,巨幼细胞贫血常因缺乏维生素B₁₂和(或)叶酸导致。

二、婴幼儿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患儿面色、甲床、口唇等部位苍白,可伴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出现呼吸加快等情况,由于缺铁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等。

巨幼细胞贫血:除了面色苍白外,还可能有表情呆滞、目光发直、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肢体震颤等表现。

三、婴幼儿贫血的检查诊断

血常规: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初步判断是否贫血以及贫血的大致程度等。例如血红蛋白值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参考值下限可诊断为贫血。

进一步检查:对于缺铁性贫血,还需检测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巨幼细胞贫血则需要检测维生素B₁₂、叶酸等相关指标来明确病因。

四、婴幼儿贫血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

-缺铁性贫血: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儿,可逐渐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动物肝脏(如猪肝泥等,制作时需注意细腻易消化)、红肉(如瘦肉末等)等。婴儿母乳喂养的话,母亲也可适当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以通过乳汁间接为婴儿补充铁。

-巨幼细胞贫血:添加富含维生素B₁₂和叶酸的食物,如富含叶酸的绿叶蔬菜(需注意烹饪方式,避免叶酸流失过多)、富含维生素B₁₂的肉类、蛋类等。

生活护理: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有利于改善贫血状况。同时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婴儿受凉生病,因为患病可能会影响营养的吸收等进而加重贫血。

五、婴幼儿贫血的药物干预相关注意事项(仅提及药物名称)

缺铁性贫血:一般优先通过饮食等非药物干预,若需要药物治疗,会使用铁剂,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考虑婴儿年龄等因素,且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反应等情况。

巨幼细胞贫血:对于缺乏维生素B₁₂的情况,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B₁₂,缺乏叶酸的则补充叶酸等,同样要依据婴儿具体病情和年龄等合理使用药物。

六、特殊人群(婴幼儿)贫血的温馨提示

婴儿在治疗贫血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面色等变化,按照医嘱定期带婴儿进行复查。

注意婴儿的喂养卫生,避免食物受到污染等情况影响婴儿健康进而加重贫血。同时,在给婴儿添加新的食物时要循序渐进,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适反应,因为过敏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营养吸收,不利于贫血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