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直肠脱垂也叫直肠粘膜脱垂、脱肛,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认为主要与先天发育异常、解剖结构异常、盆底组织软弱、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长期腹内压增高等因素相关。直肠脱垂危害大,发病后要及时检查诊断,具体如下:

一、一般检查:

1.肛门指诊:直肠脱垂发生后,进行肛门指诊会感觉肛门内充满黏膜,无正常空虚感。

2.蹲位用力排便检查:会发现有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脱出。

二、影像学检查:

1.肛门镜检查:可直观看到是否有直肠脱出以及直肠黏膜有无出血、坏死等症状。

2.结肠镜检查:能排除肠道恶性肿瘤。

3.排便造影检查:可发现近端直肠套入远端直肠内。

三、妇科检查:主要了解盆底肌松弛情况及是否合并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症状。

直肠脱垂确诊后要及时治疗,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依病情而定。直肠脱垂经及时、规范、有效治疗可获良好预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肛门失禁后遗症。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日常多吃含纤维素食物如芹菜、胡萝卜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利于大便排出。

总之,直肠脱垂需重视检查诊断与治疗,同时注意相关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