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出血是什么问题

一、定义与概述

不规则出血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一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它可能出现在月经周期的任何阶段,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间期出血等多种形式。

二、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青春期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不稳定,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则出血。例如,卵泡发育不全或排卵异常,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从而出现不规则出血。这种情况在13-18岁左右的女性中较为常见,随着身体发育成熟,多数可逐渐恢复正常。

2.围绝经期

-女性在45-55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分泌紊乱。卵泡发育异常,排卵不规律,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容易发生不规则增生和脱落,导致不规则出血。

(二)病理性因素

1.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也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据统计,约20%-30%的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不规则出血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可引起子宫收缩不良,导致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不规则出血表现。息肉直径超过1cm时,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更高。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但也可发生在围绝经期及年轻女性。癌细胞侵袭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异常出血,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同时可能伴有阴道排液等症状。

-宫颈病变: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癌等宫颈疾病也可能引起不规则出血。例如,宫颈癌早期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中晚期则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同时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等症状。

2.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或过少(甲减)都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出现不规则出血。例如,甲亢患者除了不规则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症状;甲减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畏寒、水肿等表现。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同时常伴有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据统计,约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月经不规则出血的情况。

3.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子宫出血不止,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伴随症状的不规则阴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异常。

三、评估与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长度、经量等;生育史,如是否怀孕、分娩、流产等;既往病史,是否有妇科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近期用药情况,是否服用过影响月经的药物,如避孕药、抗凝剂等。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情况,有无赘生物、出血点等;腹部检查,了解子宫、附件有无增大、压痛等异常。

(三)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清晰观察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病变。例如,子宫肌瘤在超声下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高回声团块。

2.宫腔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可发现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病变,并可在直视下取活检,明确病变性质,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重要方法。

3.激素水平测定

-检测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了解内分泌功能状态。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雄激素升高、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比值增大等。

4.凝血功能检查

-对于怀疑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不规则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以明确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四、处理原则

(一)针对不同原因的处理

1.生理性因素相关处理

-青春期:一般以观察为主,随着身体发育,多数可自行调整。但如果出血过多导致贫血等情况,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对症治疗,如云南白药等,同时注意加强营养,纠正贫血。

-围绝经期:如果是激素波动引起的不规则出血,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调整月经周期,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对于无禁忌证的围绝经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调整月经。

2.病理性因素相关处理

-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如果肌瘤较小、无症状,可定期复查;如果肌瘤较大、症状明显(如严重贫血、压迫症状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术后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分期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宫颈病变:宫颈炎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等;宫颈息肉需行息肉摘除术;宫颈癌则根据临床分期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患者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等;甲减患者则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等,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月经不规则出血的情况通常也会改善。

-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同时可使用药物调节月经周期,如口服短效避孕药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采用促排卵治疗。

-全身性疾病: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不规则出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白血病则需要根据具体类型进行化疗等相应治疗。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出现不规则出血时,要及时就医,避免因出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影响身体发育。同时,要正确认识青春期月经不调的情况,避免过度焦虑。

2.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可能存在子宫内膜癌等严重疾病的风险,出现不规则出血时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相关指标监测。

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女性出现不规则出血时,在治疗不规则出血的同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因出血等情况影响基础疾病的管理,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因出血导致血糖波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