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椎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1.颈椎牵引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牵引可减轻颈椎间盘对椎动脉的压迫等。一般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重量和角度,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性眩晕的患者,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牵引,但需注意牵引过程中若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
-通过牵引可以增大椎间隙,减少椎间盘对椎动脉的刺激,改善椎动脉供血,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2.物理治疗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对于改善颈椎关节紊乱等有一定作用。不同年龄患者按摩力度需适度,例如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推拿按摩治疗颈椎性眩晕;对于成年女性,若有颈部肌肉劳损等情况导致的颈椎性眩晕,合适的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颈椎局部血液循环,但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按摩推拿能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位置关系,进而改善椎动脉供血。
-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促进颈部血液循环,超短波等理疗方式能减轻颈椎部位的炎症反应,对于因颈椎病变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颈椎劳损的患者,理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来缓解症状。
3.康复锻炼
-颈部功能锻炼:包括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活动。不同年龄患者锻炼强度不同,儿童不适合进行此类锻炼;对于成年男性,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但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通过康复锻炼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从而减少颈椎性眩晕的发作。例如颈部米字操等简单的锻炼方式,可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药物治疗
1.改善脑循环药物
-如银杏叶制剂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于因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供血相对不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2.神经营养药物
-像甲钴胺等,能营养神经,因为颈椎病变可能会对神经产生一定影响,营养神经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间接缓解因神经相关因素导致的眩晕。
二、颈椎性眩晕的药物选择需注意的特殊情况
(一)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颈椎性眩晕较为罕见,一般不首先考虑药物治疗,主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纠正不良的坐姿等生活方式调整,因为儿童的颈椎等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
2.孕妇:孕妇出现颈椎性眩晕时,非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如温和的颈部牵引、轻柔的按摩等,药物治疗需非常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无效且受益大于风险时,才会考虑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但必须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使用改善脑循环或神经营养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应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选择合适的药物。